7月19日至21日,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系师生赴北京考察,参观走访了北京京视传媒(前北京广播电视台)和中国传媒大学,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新闻传播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曹洪洋副教授,党支部书记何双秋副教授,本系教师马平副教授、王磊、封雷、王星、郑一萌等,以及新闻与传播专业2023级部分研究生共11人参加了本次考察活动。北京阳光云视科技有限公司王国星、李乙禾、刘秀娟陪同考察。
19日下午,师生一行首先来到京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在地,坐落于朝阳区建国路的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楼。北京京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广播电视台培训中心校长宋毅,大型项目部总监陈亚萍,版权经营部总监孙立莉,版权经营部发行经理任志刚等接待了师生并与师生共同开展交流座谈会。座谈会在主楼2702会议室进行。
北京广播电视台2702会议室举办座谈会
宋毅经理首先致辞表示欢迎,并对京视传媒的发展历程、业务经营板块以及近年来的项目成果进行介绍。针对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当下,宋经理着重介绍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的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这是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深度融合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也是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满足用户信息互动需求的有益探索。
宋毅经理致辞
曹洪洋主任简要介绍了188金宝搏app官网下载安卓金宝搏体育app官网新闻传播学系(前广播电视学系)30年的办学历史,并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培养方案规划等方面对新传专业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阐明本次考察学习的需求及目标。
座谈会上,双方分别以学生培养、实习就业、课程设置等问题为切入点展开交流。其中,何双秋老师询问当今行业及市场环境中新媒体企业注重学生的能力侧面,以及人工智能赋能的媒介环境下,媒介专业人员的能力为适应新要求需要做出的改变,并由此阐发了学校技能育人应更匹配市场实际需求、使得学生更好地从学校过渡到职场的观点。版权经营部发行经理任志刚表示:“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更为需要前期编导策划、后期制作的人才,基础理论扎实且掌握基本实践技术技能”。北京阳光云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星站在商业媒体的角度补充道:“在AIGC、ChatGPT快速发展的当下,学生应当注重个人的不可替代性,既能够使用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又能跳出技术的局限与框架,从不同的视角、更为深度的层面挖掘报道新闻”。
座谈会后,师生一行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了350平米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制作部新闻演播室分控机房及北京电视台台史展。
师生一行参观电视节目制作中心
20日上午,师生一行来到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以下简称数智学院),同来自数智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通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以下简称计网学院)的领导、教师进行座谈交流。数智学院副院长孟放副教授、信通学院副院长李树锋教授分别介绍了本院的发展背景、人才培养体系及产学研合作成果,并对“工文交叉”“工文结合”进行了展望。他们一致表示,在文科专业为主的学校中,通过跨学科发展,工科专业可以从服务文科的教学中,走出自己的专业之路。在全面数字化的当今社会,中国传媒要走自己的路子,离不开新的科技。与会领导、教师倾情分享了他们在当今传媒应用领域多方面的理解与实践经验,包括数字影像工程、智能科学、数据科学、计算数学与智能媒体、应用数学与信息传播、视觉计算与智能影像、内容智能分析系统、融媒一站式服务平台、智能标签、智能媒体、沉浸媒体,等等。
随后,曹洪洋主任就课程框架建构、项目制教学设计、实践项目搭建等方面分享了我系的办学经验,并就未来专业发展问题同在场领导、教师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孟放副院长深情回忆,面对新的形势和困难,数智学院在重新起草课程建设大纲时进行了一场全院“大汇战”,提出了课程建设要与学生出路挂钩,与学生考研、发展、实践挂钩。数智学院刘杉教授以自身专业为例,强调课程以底层框架为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通过项目课题进行强化训练的重要性。信通学院广播电视工程系副系主任张亚娜教授则介绍了精英班培养模式,以及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的融合设计策略。
座谈会现场
会后,在张亚娜教授的引领下,师生一行来到校内的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相关课题组研究生介为师生展示了AIGC的前沿开发以及应用成果,包括plog自动生成系统、新闻ip切片智能新闻视频制作系统等等。
相关课题组研究生介绍plog自动生成系统
张亚娜教授介绍实验室研究成果
本次考察通过向一线行业媒体和一流传媒院校取经,新闻传播学系更加准确地把捉到传媒行业及传媒教育的前沿发展态势;深刻领悟了市场需求对激发产学研互动的重要性,以及产学研机制对丰富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开拓实践教学新方向、并最终构建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新基础。
今年,新闻传播学系招收第一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以及新传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和学科处在新的起跑线上,本系格外重视学科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目前,本系紧密围绕学校构建的“‘三融合、四贯通、多元支撑’的中国特色矿大品格的本科教学体系”目标,在通识教育、专业交叉融合、科教融合的方面,努力全面提升学生媒介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出更多契合行业需求的传媒人才。
此次考察旨在及时获取传媒行业以及传媒教育前沿发展趋势,深度掌握智能技术对当下及未来新闻业发展的影响,广泛交流课程建设与教学体系构建经验,从而为进一步丰富完善我系课程体系建设,谋划学生实际技能提升渠道寻找实际范例和经验支撑。
(文:戴佳琪;图:张硕卿;审核:刘振)